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由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決定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這“三個邏輯”,是深刻理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三把鑰匙”。
理論邏輯:準確把握黨的科學理論的創新發展和與時俱進
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科學理論體系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具有動態性、開放性、發展性的鮮明品格。每每實踐在一個新的層次上展開,馬克思主義理論也必然要隨之進入一個新起點。隨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新時代的不斷開拓與創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也將日益得到豐富和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如何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新發展?一是科學界定新發展階段,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歷史邏輯和理論邏輯。總書記在2020年8月24日召開的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明確指出:“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 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所處的時空方位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二是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三是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命題,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除明確界定新發展階段以外,十九屆五中全會還重新調整“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確定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等重大舉措。四是運用了科學的思維方法,貫穿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方法。總書記明確指出了制定的基本原則,包括堅持立足國內和全球視野相統籌,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堅持中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相貫通,堅持全面規劃和突出重點相協調等。總的來説,規劃建議稿集中了全黨全社會的思想共識和行動智慧,集中反映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最新成果。
歷史邏輯:深刻理解五中全會精神的時代背景和深遠意義
歷史邏輯既是人類思考問題的特有方法,也是馬克思主義解釋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方法。歷史邏輯注重歷史的生成過程,以“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到未來”的動態思維去看待歷史;注重時空的比較邏輯,以“過去和現在、現在和未來”的比較思維去分析歷史。我們在分析具體事物或者具體社會問題的時候,要堅持將其置於一定的時空環境當中,歷史地、辯證地去看待、去分析,這樣才能得出合理的結論。
理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應堅持歷史思維,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置於宏大的時空環境當中,準確把握其歷史邏輯。一是從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宏大敍事中理解五中全會精神。二是從人類文明發展進程和當今世界格局的宏大視野中理解五中全會精神。中國四十多年改革開放的經驗深刻表明,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離不開中國。這兩個方面,共同構成了我們理解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歷史維度。
現實邏輯:系統領會五中全會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核心要義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實踐的歷史,一部不斷用發展着的實踐檢驗真理的歷史。理論只有立足現實、迴應現實,才能真正發揮理論的生命力。中國革命、建設的經驗教訓以及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有力證明,只有尊重實踐、順應實踐、迴應實踐,才能克服空想主義、避免教條主義,才能走出一條有生命力的道路。
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應堅持從現實的邏輯去考察,用實踐的觀點去把握全會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核心要義。一是堅持用理論聯繫實際的觀點來理解五中全會精神的實踐邏輯。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一方面用科學的理論來分析不斷變化的實踐,另一方面根據不斷髮展的實踐來豐富科學理論。五中全會明確了新發展階段的時空定位、新發展理念的思想指引、新發展格局的發展模式,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二是堅持用發展成果的判斷標準來衡量工作的實踐成效。五中全會全面總結了“十三五”時期我國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艱鉅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這些“決定性成就”充分説明了“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效,也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三是用貫徹落實的具體行動來實現全會精神的實踐轉化。把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和學習貫徹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和實現總書記對廣東“努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的殷切期望結合起來,矢志推進實現老城市新活力,以“四個出新出彩”引領各項工作全面出新出彩,在全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中勇當排頭兵!
(作者黎明澤,系中共廣州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